朱莎
她是一個嬌小的四川女人,從外貌上很難看出她的年齡。
她住在我們小區,常常能看見她懷里抱著一個、身邊還緊跟著一個差不多大的天真活潑的孩子。后來才知道,她在幫“老鄉”帶一對雙生子。
她長得和善,從她臉上看不到絲毫的疲憊與煩惱,也看不見她抱著孩子心不在焉與別的保姆聊天、說笑的情景,盡管我設想著她生活中的忙碌和單調。
兩年前我們認識了,相識的起因是她看見了我在小區里的演出。那天,我唱了一首“二泉吟”,是歌唱無錫民間藝術家“瞎子阿炳”的歌,她非常喜歡這首歌,就請居委會主任問我要這歌的歌譜。聽主任說,她是一位保姆時,我有一絲驚訝。
后來,有一天我們碰見了,她主動跟我說話,非常感謝我能給她歌譜。她說她喜歡拉二胡、吹口琴、彈電子琴,尤其喜歡阿炳的作品,因此,聽到了這首歌,就貿然請居委會主任代她要這首歌譜。我說,沒關系的,你若要什么歌譜,只要我有的,都能給你。望著她真誠的笑臉,心想,有這么喜歡音樂的保姆,卻是難得。不知她有沒有時間吹、拉她的樂譜?畢竟,那是在人家家里。
從此,在我的印象里,我們小區有一個與眾不同的保姆。
那天,又遇見了她。她告訴我,她快回四川了,而且不再來了。說著,臉上浮現出一絲悵惘,問我,你們最近還演出嗎?我搖搖頭,說,通常我們的演出都在夏天、秋天。她嘆了口氣,說,可惜我看不到你們的演出了。不知為什么,那一刻,我竟有一種朋友要遠離的惜別情懷。其實,我們連熟人都談不上。
不敢問她為什么要離去,很怕引起她的傷感,可她好像明白我的心思,說不是主人不要我了,是我自己要回去帶孫子。說起了她的故事。說她與丈夫雙雙下崗,說她在這里5年跟孩子們在一起的快樂……
說著,說著,她的目光游離在花園的樹木、草地上……5年了,與孩子們共度的日日夜夜……我的心中也漲滿了惜別和留戀。
趕緊轉換話題,我說,很羨慕你會幾種樂器呢,現在想起來,我最遺憾的是年輕時沒有學會一樣樂器,現在想學,已經晚了。她說,你學啊,還來得及,學二胡、古箏、鋼琴都可以。說著,她從口袋里拿出了一只口琴。那是一只用白毛巾層層包好的口琴,足見她的珍愛。她說,這口琴是我很早以前買的,很好用,輕輕一吹就響的,我常常吹給孩子們聽,他們可高興呢。
她問我看到過阿炳的故居沒有?我說,沒有,只知道他的作品有“二泉映月”“良宵”……她馬上糾正我,說,“良宵”不是阿炳的,是劉天華的。我想都沒想就說,劉天華就是瞎子阿炳啊!她說,不是的,阿炳叫華彥鈞。我愣住了,猛然記起,是我錯了!
其實,我從來沒有認真地看過有關阿炳的介紹,也不知道劉天華的作品,卻自以為是地認為劉天華就是阿炳,阿炳就是劉天華。
如果是幾十年前,我一定會面紅耳赤。如今,我只會彬彬有禮地承認自己的錯。
她沒有笑話我,只是在陳述著劉天華的作品和阿炳的作品……如數家珍。
我仔細端詳著這揣著口琴的保姆,她,也是我的老師。
她有她的精神生活,她也在豐富地生活著。
by蘇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