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于用“家政”這個名詞:你做什么工作?我在做家政;你在上什么課?我在讀家政大專班;你家的家務誰做?我請了家政服務員幫忙。從語言含義的分析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日常用語中,“家政”的含義等同于“家務”,內涵包括燒飯、洗衣、打掃衛生、照顧老人小孩等事務性工作。那是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追根溯源,回到歷史中來探尋
一、中國古代的家政
在古代,是否也有“家政”呢?我們查閱了相關文獻材料,發現中國古代文獻中也有“家政”這個詞,但是其含義和今天的家政有根本性的區別。
第一、南宋紹熙年間的狀元陳亮,在其所寫的《凌夫人何氏墓志銘》中寫到:“家政出于舅姑,而輔其內事惟謹,房戶細碎,無不整辦。”;
第二、明方孝孺(思想家,建文帝時期翰林學士、因被朱棣滅“十族”而名垂千史)所著《與采苓先生書》之二中提到:“執事以高年厚德主家政,一門之內英才異能者如云”;
第三、清初戲曲作家李漁(《肉蒲團》就是他寫的)所著《憐香伴·逢怒》中寫道:“如今舍表妹自愿做小,要求令愛主持家政”。
從古代三則不同的文獻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四個結論:1. 家政的廣泛性,包括家庭教育、管理、收支、婚姻、內外關系等各個方面;2. 家政的決策性,是家庭主人對于家庭事物的綜合性管理;3. 家政的內緣性,古代家政沒有對外服務的概念,而是家庭內部的自我服務與發展;4. 家政的非事務性,所謂家政是一種管理行為,而不是親自完成某種具體的事務性工作。大家應該能夠發現,中國古代所謂的“家政”和今天的家政在內涵上是有很大區別的。
二、近代西方的家政
我們經常說,近代家政的發源地是美國。中華女子學院的陳朋老師在其博士論文中對近代美國家政學的發展做了很好的梳理。美國家政學最早的起源可以追述到1840年前后(與中國的鴉片戰爭無縫對接),那時候家政課程就已經在美國一些“贈地學院”(不了解的同學可以百度一下)中出現了,為什么會出現家政課程呢?陳朋老師歸納為三個原因:第一、理性精神的發展,或者稱為科學技術的應用,使得生活能夠更加精確化、科學化(為了便于理解,宏卓做個形象的對比:西點制作中各種原料都是精確到克,烘焙時間精確到秒,不同西點師按照統一配方、統一工藝,成品大致口味一致;中式烹飪的技法大多用“少許”、“適量”表示,這使得難以標準化,同一個菜不同廚師不同口味);第二、轉型社會中的性別分工逐漸形成,英國的“羊吃人”現象在美國同樣發生,這使得大量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參與社會生產,男性主宰公共領域而女性負責私人領域的性別分工逐漸形成;第三、人文精神下的女性解放,女性也可以獲得高等教育的權力逐漸被社會廣泛接受。
家政學界普遍認為,1899年在美國紐約普拉塞特湖(Lake Placid)舉行的“第一次家政學會議”是家政學學科正式確定的標志,當時開會的這些學者估計就把這個會議作為一次公費旅游的機會,整個會議就達成的兩個共識:第一、家政學是中產階級應掌握的學科,第二、家庭工作應該專業化。別看第一次會議很LOW,但是后來的發展卻不容小覷。在后來的會議中,家政學的學科命名被確定下來一直沿用至今,英文名稱為Home economics,如果直譯就是“家庭經濟學”。
三、現代家政傳入中國
近代家政傳入中國主要是源于日本和美國,最早關注家政的可能是隨夫留學的單士厘,她翻譯了日本家政學者下田歌子在1893年所著的《家政學》。1906年北洋女子師范學堂開設家政課程,主要內容涉及家庭衛生、服裝、飲食、育兒、看護等;1923年,燕京大學成立家政系,開設營養學和兒童發展學兩個方向,第一屆家政系的畢業生有8人。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在1940年開設家政系,成為“金女院”的第三大專業。那么民國初年,家政專業學習什么?我們有幸在文獻中找到了“金女院”家政專業開設的課程。
“金女院”家政學專業開設課程一覽表
通過對于民國初年家政高等教育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這樣幾個結論:第一、家政學以家庭生活為研究對象;第二、家政學注重科學精神,利用人類科學發展成果提高家庭生活品質;第三、家政學是一門綜合性、應用型學科;第四、營養學、幼教、護理是家政學的三大支柱;第五、家政學不以直接家庭服務為培養目標。
四、當今大陸的家政
解放后,家政學與社會學等專業在大陸的辦學與研究被中斷,相關師資和課程被分散到其他專業中,例如營養學被列入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幼兒教育被列入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護理被列入醫科院校。就以營養學為例,毫不夸張地說,營養學就是從家政學分離出來的一門學科,健在的營養學家,北京協和醫院104歲的查良錠教授畢業于燕京大學家政學系,南京鼓樓醫院的94歲甘克超教授畢業于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家政學系。
大陸的家政學什么時候和家政服務劃上等號的?大家是否還記得80年代末風靡一時的家庭情境喜劇《我愛我家》,里面出現為傅明老人(文興宇飾演)一家服務的張鳳姑和薛小桂,都稱之為保姆,沒有“家政服務員”一說。能夠查閱到的,是1988年,武漢現代家政專修學校成立,第一次將家政和保姆(家庭服務)聯系起來。隨后而來的是改革開放大規模的下崗失業,政府為了解決就業問題,鼓勵家庭服務業發展,希望失業下崗女性能夠接受到家庭中從事服務的工作崗位,為了能夠使得這個傳統的“保姆”行業聽起來更易于讓人接納,于是借用了“家政”一詞。事實證明,這個“借用”是成功的,很快“保姆介紹所”都紛紛改名為“家政公司”,聽起來更加高大上了。政府、特別是勞動部門、通過各類文件、社會宣傳、專業名稱、鑒定項目等,不遺余力地強化“家政”這個名詞的專有屬性。于是,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眾所周知的“家政”就是“家務服務”。大家是不是覺得,從無至今、從外到內,和我們今天所說家政的內涵有根本性的不同。
最后,再回到今天的主題,你以為你在做家政?其實你做的不是家政服務,而是家務服務,或者稱為家庭服務。要知道,你離開家政的要求還很遠、很遠。那么,中國的家政學如何發展?是不是應該嚴格家政學與家庭服務的界限?是不是要給家政服務改個名字?這些內容,咱們下次再說!